黑客黄牛

得到APP上的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有一期讲到黄牛,将黄牛称之为「商业世界中的黑客」,并且举了一个精彩例子。

国庆期间,某通信运营商搞促销,具体规则是充200元话费送200元购物券。

这是非常常见的促销手段,黄牛就能利用其中的漏洞来套利。具体操作是

黄牛找代理人到街边摆摊给人充话费,充200元送200元。也就是说,你给黄牛200元,他给你充400元话费,即时到账,童叟无欺。黄牛收取200元,倒贴200元,给客户充了400元话费,还得给代理人20元辛苦费。

这样一来,黄牛总共掏了220元,但是得到了两张200元的购物券(充了两次200元话费)。再以这400元的购物券去购买售价400元、但进货价至少要350元的充电宝,然后再以320块卖给其他商店。因为比进货价还要便宜,商店当然愿意购买。

最终,黄牛付出了220块的现金,却很快得到了320块的回报,净赚了100块钱。不要小看这100块,他通过代理的方式放大了自己的套利能力,在节假日的几天之内,可能就会净赚几十万。

套利成功的几个要素

这个例子我看完之后,反复琢磨了几遍。我分析,黄牛套利成功有几个要素。

第一,黄牛发现了规则的漏洞。在这个例子里,充话费送购物券的漏洞在于,使用购物券的人可以不是充话费本人。

第二,黄牛发现了用户真实的需求。在这个例子里,用户可以自己去运营商那充200元话费,然后获得200元购物券,也可以去黄牛那充200元话费,然后得到额外的200元话费。用户选取了后者,说明对于用户来说,200元话费比200元购物券更有价值。

第三,黄牛懂行情。在这个例子里,黄牛知道售价400元的充电宝,其进货价是350元。用购物券套利的前提是,用最低的成本(面值400元的购物券成本价是220元)购买高进货价的商品,再以低于进货价的价钱卖给其他商家,赚取差价。

第四,黄牛发展代理,放大规模。这种促销活动时间有限,通过代理网络将规模迅速放大,尽可能榨取最大利润。

谁是获利者

上述例子,黄牛套利的整个过程中,黄牛是获利者,运营商是亏损者。不管运营商促销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目的没有达成,是被黄牛搅黄了。运营商的规则有bug,被黄牛这个「黑客」抓住了。

而更重要的是,用户也是获利者。黄牛通过与用户交易,用200元话费换取了用户的200元购物券。用户觉得200元话费比200元购物券更有价值,而黄牛需要购物券去获取了更大的利润。在这个交易中,黄牛获利,用户也获利,否则交易就不成立。

事实上,只有运营商是亏损者,其他人,包括黄牛、代理人、用户、收购充电宝的其他商家,全部都是获利者。黄牛牵头,与多方合谋,一起攫取了运营商的利益。合谋的成功在于,利益分配。

然而,当知道黄牛用「本来属于自己」的购物券去赚取了巨额利润,有些用户就觉得不舒服了,觉得黄牛占了自己的便宜,开始骂起黄牛来。这多少有点分赃不均的意思。

号贩子的例子

换个例子可能就更清楚了。很多人对那些徘徊在大医院门口的号贩子深恶痛绝。可是为什么呢?号贩子通过自己的渠道(先不论是否合法渠道)搞到了名医的挂号,再将其高价出售。这显然也是黄牛利用规则漏洞套利。问题是,套了谁的利呢?套的是医院和医生的利。

医院外面有人愿意花1000元来看一次病,但是医院却规定只能收取6元钱。换句话说,价值1000元的医疗服务被医院以6元钱的低价出售,这简直就是长期倾销。价格便宜,需求者自然众。其结果一定是,绝大部分需求者抢不到名医的挂号。黄牛站出来,本来几乎无希望的需求者,多了一个选择,有人出价1000元成交。

有人就骂了,6元钱的号竟然被黄牛炒到1000元,太黑心。要我说,即使要骂,也是医生骂,那1000元本来是医生该赚的,却被黄牛赚了去。可是患者,嚷嚷什么呢?

结论

  1. 作为规则制定者,规则设计时要尽量缜密,警惕黄牛利用漏洞套利,确保达成自己的目的。
  2. 作为消费者,理性告诉我们,只要自己能获利,就应该与黄牛交易。
  3. 如果你也发现了规则之缝,那就当一回「商家世界中的黑客」吧,挺酷的。
· economics, 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