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求点赞的知识星球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我和很多人一样,从去年开始,在得到APP上买了一大半的专栏,在其他各种平台上买的「精品课」不计其数,线下大课也没少参加。

也正因为如此,时不时地会遇到一些朋友戏谑性的诘问:上了这么多的课,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吗?花了这么多钱,你觉得值吗?

我的第一反应是,简直太值啦。然后,他们就意味深长地、笑眯眯地看着我。他们是觉得我交了「智商税」。那我也只好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这两年来,很多大V、小V在知识付费领域异军突起,大举捞金,数额之大,令很多人咋舌,当然也令很多人眼红。而我自己对此的基本态度是,无任欢迎

在我个人看来,现在所谓知识付费领域的各种课程,是跟书籍同类的一种「学习渠道」。既然是学习渠道,当然是越多越好。对于消费者来说,有选择比没选择要好,选择多比选择少要好。

另一方面,就跟书籍有好书和坏书一样,课程也分好课和坏课。这需要消费者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当然,长期来说,市场也会替我们做出筛选。一些书会变成经典,一些课程同样也会变成经典课程,流传下去。

此外,知识付费的产品跟其他商品有一点不同,知识产品的交付过程需要消费者主动参与的程度非常高。

打个比方,你到餐馆点一盘菜,厨师炒好之后上桌,你把菜夹起来放入口中,这盘菜的交付过程就完成了。但是,如果你去健身房买一个健身私教课,这个课程的交付过程就会变得异常困难。比如,你得定期、按时去健身房,你得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做好每一个训练动作,在平时,你还得严格控制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作为消费者的你,如果在某一环上做得不够好,那么这个课程的交付过程就很有可能会失败。三个月过后,你的身体一点变化都没有,你就会觉得这个私教课的钱白交了。

买一盘菜时,交付的是实物;买一个健身私教课时,交付的应该是一个更强壮的身体。前者的交付只需要卖方参与,而后者,则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参与。

学习,就跟健身一样,本质上都是「反人性」的,都需要我们调动巨大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买了无数的课,却几乎一次课程都没完成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当我们花几千块买一部手机的时候,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这部手机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可是,如果我们花一万块钱上了一门课,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可能很快就忘记了课上的大部分内容,就更别说体会课程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了。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像用手机一样,每天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

所以,我非常喜欢新版新生大学的 slogan:学到不如做到。

今天年初的时候,我花了「大」价钱去北京上了来自台湾的林明樟(MJ老师)开设的超级数字力课程。两天的课程让我从财务小白迅速入门,打开了隐藏在财务报表里的潘多拉盒子。MJ 老师说,读财报需要练手感,最好每天都练一下。

课程结束之后,我就开了一个小密圈(现在改名:知识星球),名叫「每天读财报」。我每天在圈里发一张上市公司的财报,希望跟组内的同学一起,每天训练读财报的手感。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进来。

经过半年多的误打误撞,我觉得我们实践出了一个有效训练的模式:

  1. 每天早上我在圈内发布两张上市公司(A股和美股各一张)的财报(采用MJ独孤九剑格式);
  2. 其他同学看到消息时,打开财报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
  3. 每到月底,我会将当月点赞最多的财报整理汇总,作为大家的投资参考。

如果掌握了 MJ 老师的超级数字力知识,再加上有效训练,通过财报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坏不是一件难事。和一大群数字力课程的同学一起每天读财报,相信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光可以训练到自己读财报的手感,而且每个月都会有一批大家一起筛选出来的好公司沉淀下来,作为投资的参考。

就在前两个月,我将点赞最多的公司汇总,查看2017年1月份以来的收益曲线,结果是这样的

70A4AC33-ACBA-4483-BA49-59F53EAEC499

当时我们只读了沪深300指数里的不到60家,仅通过读财报,选出了其中我们认为最好的7家,年初至今的收益达到40%以上,而深证成指和上证综指也只有8%的收益。

看着这张图,我感受到了自己学习这门课的价值

如果你也想和我们一起每天读财报,将「学到」的知识「做到」,欢迎扫以下的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

每天读财报

加入之后,每天早上,你都会收到一张「求点赞」的财报,所以,这是一颗求点赞的知识星球:)

祝愿你做到。

·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