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准则更重要

张老在书中讲了经济学的范畴包括三个部分,概括一下就是

  1. 从现行的产权制度去推断所用的竞争准则是什么;
  2. 用已有的竞争准则去推断人们会怎么做;
  3. 解释这个产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是竞争准则

既然竞争永远逃不掉,要满足一个接一个的欲望,那就得想办法从竞争中获胜。要想竞争胜出,

首先得搞清楚竞争准则是什么.

也就是获胜的标准是什么。

举个简单例子,在拍卖活动中,价高者得,价高就是获胜的标准,这个活动的竞争准则就是“价格”。类似,跑步比赛,竞争准则是“速度”。

竞争准则为什么重要

很多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竞争准则没那么清晰

比如,以我们上班为例。如果在小私企,“产权制度”非常清晰,企业属于老板一人,当然就是老板一言堂。要在这个企业里竞争胜出(升职加薪),竞争准则应该就是“老板满意度”,老板爽了,自然给你多发钱,不爽了,分分钟炒鱿鱼。

这是最简单的了,但是又没那么简单,因为“怎么样让老板爽”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因此,所谓的“好老板”,应该就是表里如一,就事论事,不能明着说你做得很好,暗地里又扣你奖金。总而言之,只要竞争准则明确了,一切就好办了。

因为努力有了方向

为了明确竞争准则,好的企业会制定详细且明确的企业制度,让员工所有的付出有的放矢,既能让员工自己获得收益,更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取利润。

这也就是所谓“用已有的竞争准则去推断人们会怎么做”的逆向利用,即

要想员工帮助企业盈利,应该制定怎样的企业制度。

再具体一点,考核员工的KPI设置得合理与否,决定了员工的行为能否按照预期最终帮助企业盈利。

如果换做是传统老国企,情况就会变得更复杂了。以下是我瞎猜的:

从“产权”上 来讲,企业是国家的,但国家不是人呀,作不了主的,还是得有人来做主,那到底谁来做主呢?这个问题足够挠破脑袋了。有明面上做主的,有暗地里做主的,一会是他做主,一会他又下台了,变成了他做主……总之,变数多了许多,规则变来变去,肯定就无所适从。

再举一例

再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在高中的时候,受韩寒影响,读了很多抨击高考制度的文章,拍案叫绝,非常认同。既然自己现在所学的这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有99%在将来都用不着,我干嘛还要学啊?

这就是差点被带到沟里去了。当时的我,想要上一所好大学,好大学数量有限,但是有几百万人跟我一样都想上,这就是竞争。而竞争的准则是什么呢?

竞争准则是高考分数,分高者得。

所以,要上好大学,方法简单明了:好好复习,考个高分。这种目标和方法都明确得一塌糊涂的好事,一辈子可能真碰不上几回。

至于高考制度怎么样、好不好,那是另一回事。即使目前的高考制度废除,好大学依然那么少,想上的人依然那么多,自然就会有另一套竞争准则产生。文革十年,废除了高考,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大学的,还得看出身成分来推荐入学呢。

关于方法论

正如张老在书中所说的,科学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工程学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而至于“好不好”,则是伦理问题了。

学习科学,是为了知道“为什么”,只有这样,在追求自己所想的时候,才更有可能推导出可行的方法论,也就是“怎么办”(例如明确了竞争准则,才知道该怎样发力)。

“好不好”则是价值观的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家庭、每个个体所奉行的价值观可能千差万别。有一些“跨越价值观”的、好的方法论,会吸引所有人放下成见虚心学习。而学习的目的竟然是实现各自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背的“价值”。

想想这事也是挺奇妙的。

我们所有人都有权利讨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是在当前的客观条件下,如果能冷静认清竞争准则,找寻出正确有力的方法论,在不违背原则(如果有)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这不可不谓之“能力者”。


长按以下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白纸黑字

· economics, 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