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掉的钱都买了些什么

因为怕麻烦我多花了很多钱

我很早就开始自己给自己买衣服了,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嫌我妈给我买的衣服不好看。当然,虽然是自己去买,钱还是我妈给的。

那时候卖衣服的小商贩有几个集中的市场,鱼龙混杂。小孩子去买衣服,容易被欺负。看上一件T恤,开价30元。我说,“还能便宜点吗?”店主面露难色地说,“今天第一单生意,那就算你便宜点吧,28元。”付钱买下。第二天发现有同学也买了新衣服,跟自己的差不多,也是在那个市场买的,15元。同学大笑,“你真是水鱼啊!买衣服都是先砍一半价的啊!”

我讨厌讲价。但谁也不愿意被笑作“水鱼”。我没有迎难而上地去苦练“砍价”的能力,而是,吃过几次亏之后,再也不去那些小商贩那买衣服了。

我开始钟情于那些门口写着“本店恕不讲价”的店铺。再后来品牌连锁店开始流行,彻底解决了我买衣服的困难。

反观这些年,因为怕麻烦、不愿意讲价,我似乎确实比别人多花了不少钱。我也逐渐形成了我的消费观:最重要的是省心

省心太重要了

我一位朋友自从第一次用了 iPhone ,感叹

最大的感受,一个字,顺。 省心太重要了。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题目叫《对“买买买”的思考》的文章,在文章里我总结了一个我自己买东西的原则:

对于在不熟悉领域的购买行为,在预算范围内买最贵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最省心

在《付费就是捡便宜(问答02)》里,有读者问“如何最高效地筛选到帮助节省时间和注意力的产品”,李笑来给的答案是

在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选最贵的。 不一定每次都管用,但是绝对是效率最高的。

跟我的原则是一致的,而且更明确和更精准。

著名的美貌大王许岑秉信“贵就是好”,但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消费斤斤计较。我们总是希望用最小代价去换取最大利益的,这是人性使然,也是经济学的一条公理。问题在于,怀着同样的目的,人们的行为却可以完全相反。究其原因,无非在乎两个方面:

  1. 对“最小代价”的理解不一样;
  2. 对“最大利益”的理解不一样。

斤斤计较的人花了时间和精力省下了钱,“贵就是好”的人多花了钱换来了“省心”。有人可能会说,前者是穷人的做法,后者是富人的做法。其实,如果套用朋友圈“鸡汤文”的说法,应该这么说

前者是穷人思维,后者是富人思维。

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这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不同,行为当然会南辕北辙。《付费就是捡便宜》里提出了这样的价值观:

注意力>时间>金钱

钱很重要,但是如何赚钱更重要。时间不可再生,无疑比钱更重要。但注意力才是我们能完全掌控的并且能让我们有所产出的唯一资源。没有产出,我们甚至无法生存。

而所谓省心,其实就是省时间、省注意力。

关键是省下的心干嘛用

为什么省心很重要?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付费就是捡便宜(问答02)》里,有这么一段

为了节省时间,不坐地铁而选择打车,然后在车上做着和地铁上一样的事情:看剧、刷朋友圈、刷微博。这不叫节省时间,这叫换个舒服的方式浪费时间

所以,节省时间和注意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们应该把省下来的时间和注意力花在最值得花的地方。哪里才是“最值得花的地方”?得靠自己每天反复扪心自问那两个问题:

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关于价值和估值

其实“贵就是好”之所以成立,还有一个前提:市场。

买东西选最贵的,并不能保证我们每一次都能买到最好的产品。但我们相信这是买到最好产品的办法里成功概率最高的一种。因为我们相信市场。凡是经受住市场检验的产品,其价值最终都会以价格体现。

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在市场里,商家会尽一切办法赚取最大利润,能卖高价就绝不会卖低。而消费者会尽一切办法用最少的钱买到价值最大的商品,能少付钱就绝不会多付。

而我们处在一个“一锤子买卖”越来越难成立的时代,当交易的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尽管会有波动,但会始终锚定在其价值上。

反观我们自身的个人价值,也是一个道理。世界正在越来越紧密的连接起来,单看微信,把多少以前我们不可能有连接的人都圈进了我们的朋友圈。

人与人的沟通成本正变得越来越低,换句话讲,忽悠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甚至不需要太长远地来看,想要多赚钱,也只有提高自身价值这一条路。想卖个好价钱,还是得真有料。

这也是在《出售时间之前你要牢记的三条铁律(下)》里提到的第二条铁律:

重视价值忽略估值


注:本文为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思考笔记。

· economics, growth, 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