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对于个人来说是什么意思

“信用”这个词在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多了,而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甚至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信用”这个概念。

一直以来,在我的模糊意识里,似乎是将“信用”和“诚信”这两个概念等价起来了。但只要仔细想想,这两者其实说的根本就是两件事。

所谓“诚信”,大致上就是说一个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可信。而跟“信用”相关的,比如“信用卡”、“信用贷”、“芝麻信用”这些,经常是跟金融挂上关系,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金融概念。

信用的英文是 credit,那什么是 credit 呢?维基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Credit is the trust which allows one party to provide money or resources to another party where that second party does not reimburse the first party immediately (thereby generating a debt), but instead promises either to repay or return those resources (or other materials of equal value) at a later date.

翻译过来的大意是

信用就是让一方能够基于信任,将金钱或者其他资源提供给另一方,后者不立即归还,而是承诺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再还钱或者归还等价值的资源给前者。

这个解释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的“信用”是跟金钱,或者说资源相关的。但这个解释不够好,因为这个解释远不够清晰直接,以致根本不能指导我们的行为。

当我们说“在这个时代,个人信用非常重要”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要重视我们的个人信用”的时候,我们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问:

  1. 在我们生活中,或者在将来的生活中,“信用”到底有什么用?

  2. “信用”的高低程度是怎样衡量的?

  3. 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个人“信用”?

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比如信用卡、芝麻信用的使用,已经能够体会到一些端倪了。

在阿里系的服务里,只要芝麻信用足够好,就可以享受到很多“免押金”的服务,比如免押金订酒店、免押金使用共享单车。

支付宝的花呗和很多信用卡服务,都提供一种纯信用的贷款,在你急需现金的时候,无需任何抵押,立马就借到一笔不小的现金。

你可能会觉得,免押金、信用贷这些服务都无关痛痒(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因为那点押金本来就不多,而我们也不经常急需现金周转。

但只要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就明白了,“信用”的使用场景远不止这些,实际上已经深入我们的方方方面。而信用的使用场景,关键词是合作

现在我们但凡要做成一件事,几乎离不开与各方的合作。甚至可以这么说,要做成任何一件事,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各种资源的整合。在稍微极端的一个场景里,创业者能拿到投资,靠的就是信用。

通过信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到更丰富的资源。

除了支付宝和银行会给我们每个人评估信用值,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所有合作者,其实都在每一次的合作中,默默地刷新对我们信用的评估值。

在高度协作的社会里,信用好的人如鱼得水,信用差的人寸步难行。

这就引到第二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如何衡量“信用”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观察支付宝和信用卡们的做法。

办理信用卡的时候,银行会根据你的行业、公司、年龄这些信息来定信用额度,又会根据实际消费记录和还款记录来逐步调整信用卡的额度。在支付宝里也类似,消费记录、住房信息、车辆信息、社保信息对你的芝麻信用值都有很大影响。

其实只要我们转换一下角色去思考就容易想明白了。支付宝和银行们急着把资源借贷给我们,根本原因是要从中获利,也就是期待着借款人的还本付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信用的高低,衡量的其实是借款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还本付息。

借贷其实是一种合作方式。在这个层面,我个人一直以来的重大误区在于,我原以为诚信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而在真实世界里,能力同样重要,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声明一下这里讨论的“借贷”不包括慈善性质的。)

在合作的层面,如果从“诚信”和“能力”两个维度去考虑合作者,可以分为四类

  1. 有能力有诚信;
  2. 有能力没诚信;
  3. 没能力有诚信;
  4. 没能力没诚信;

显而易见,第一类人(有能力有诚信)是最佳的合作者,第四类人(没能力没诚信)压根就不会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关键在于第二类和第三类。

当能力和诚信只能选其一的时候,我们会怎么选?

可能有不少人(也包括以前的我)会习惯性地回答,当然是选“诚信”。但在真实世界里,很可能不是这么运行的。

合作的目的是共赢

如果没有共赢,单干就可以了,根本不会有合作的发生。而产生共赢的前提是,合作的各方都要有贡献。没能力的合作者是无法贡献的。换句话说,“能力”其实是成为合作者的基本资格

用做蛋糕和分蛋糕来打个比方。跟第二类人(有能力没诚信)合作,有机会一起把蛋糕做大,但是要时刻提防着对方在分蛋糕的时候把整个蛋糕抢走,合作的成本确实不低。

但是跟第三类人(没能力有诚信)的人合作意味着,合作做的蛋糕还不如自己单干做的大,甚至还要把蛋糕白分给他。这不叫合作共赢,可能算是做慈善吧。

从这个思路考虑,对“信用”这个概念就能有一个更精准的定义了

信用,就是别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把自己资源交给你,与你合作,以期达到共赢的结果。

更简单一点,信用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别人与你合作的意愿。

更进一步,甚至可以得到一个信用公式:

你的信用值= 你的能力 X 你的诚信

这里的能力是一个理论上没有上限的值,而诚信则是一个在 0~1 区间内的值。换句话说,你的能力根据诚信打个折扣,就是你的信用。

在能力还不足的时候,比如说能力只有 10 分,诚信的价值其实是无法显示出来的,因为到顶了也就是 1.0,信用值还是只有10 分。

但是一旦能力达到比较高的程度,诚信的力量就会凸显出来。同样是 1000 分的能力值,0.5 的诚信值和 1.0 诚信值之间相差了 500 分的信用值。

再回到上文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的信用?

无非就是两条:

  1.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值;

  2. 维护好自己的诚信值。

这样一来,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 growth